发现作文怎么写

  现在的社会,商品琳琅满目,现在的学生,手机、电脑、时装、交通工具等等,应有尽有;可奇怪的是,他们的作文中偏偏“无物”。你看不到他们对这个物质世界的具体描述,也看不到“物”对于他们精神世界情感世界的触动与影响。他们也关注大事件,可他们的关注往往流于表面,流于形式,你很少能看到他们对于大事件中具体而细微的“物”的描绘,更看不到他们由关注“物”进而对于“人”的关注。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如何写(景)物?荷塘里长着荷花,荷花应该算是细微的物,可朱先生还要将荷花细化为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从更细微的地方细细描绘。写荷塘上之月色,还要借助薄雾、牛乳、轻纱、树、灌木、杨柳的倩影等其它物象来写。——像一个画家一样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应该是所有写景状物作文的第一步。睁眼看世界,眼睛看不到的,用心去看,然后,才可能有最合适的文字表达。——至于余光中不喜欢朱自清文中那些“亭亭的舞女的裙”之类“烂俗”的比喻,其实不必深究,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彼之蜜糖,尔之砒霜,各人各爱好了,不必苛责前人的。

  尽力从细微处写物,借物写物,借物写人,正是写作高手成就美文的不二法门。

    本茶座近日将迁回广文轩,茶座可能停更。麻烦您点击关注广文轩二维码

发现作文怎么写

发现作文怎么写(网络配图 侵删)

  现在的学生,一写北京,没有不写长城、故宫、鸟巢、王府井大街的,老舍先生写的是什么?试着找找《想北平》文中老舍先生津津乐道的那些细微的“物”吧:什刹海的蜻蜓、玉泉山的塔影、长着红酸枣的老城墙、水中的小蝌蚪、苇叶上的嫩蜻蜓、墙上的牵牛、墙根的靠山竹与草茉莉、蝴蝶、青菜、白菜、扁豆、毛豆角、黄瓜、菠菜,还有韭菜叶上往往带着的雨时溅起的泥点,黑枣、玉李上挂着的一层白霜!老舍先生对于北平那深入骨髓的爱,不正是通过这些细微到不能再细微的物,才那么真切实在地表达出来的吗?

  看看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看看吧,在这段脍炙人口的文字中,聚集着多少细微的“物”:蜂儿、蚂蚁、瓢虫、蝉蜕、草叶、露水。这段文字,史铁生本写于他的某篇小说,可他不惜篇幅,在此再次引用,其中的深意,应该发人深省。

  正如海伦-凯勒所言:“那些有视觉的人显然看得很少,对于世界上充盈的五颜六色、千姿百态万花筒般的景象,他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作文中没有物,我们的情感靠什么传递呢?我们的说理靠什么支撑呢?

  现在的学生作文没文体的强硬规定,所谓文体不限,学生可以叙事、可以说理、可以抒情,但无论叙事、说理、抒情,言之无物的作文难成好作文,应是不争的事实。如何补救?还是海伦-凯勒说得好:善用你的眼睛吧,犹如明天你将遭到失明的灾难!

  发现细微,当然不仅仅指发现细微的物,还应该包括表情、动作、语言细节,等等。我告诉学生:只有真实的作文才是成功的作文,而来自生活中的细节,正是一切“真实”作文的生命细胞。

  鲁迅的文章,振聋发聩,可你看他写不幸的底层妇女,那个永远没有春天的女人祥林嫂,笔触犹如特写镜头: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我经常重读卡尔维诺、马尔克斯、纳博科夫、博尔赫斯等文学大师的作品,发现正是那些细微的事物,组建了他们恢宏的文学世界。在他们的笔下,一只蜘蛛的价值,不啻于一颗钻石,一张蛛网的神奇,不输于一幢迪斯尼大厦。

   

   本茶座近日将迁回广文轩,茶座可能停更。所以麻烦您点击关注广文轩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