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西德底斯简历」深情的话语!为纪念孙大石先生诞辰100周年,这位弟子的10万字长文义导师

  纪念孙大石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专题

  --缅怀恩师孙大石先生

  写在前面的话

  2019年11月8日和11月30日是已故原中央文史馆员、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侨联主席、中国华侨艺术家协会会长、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名国画大师、我的恩师孙大石先生百年诞辰和逝世三周年忌日。现特把我写的文章权作一瓣心香缅怀我的恩师父母孙大石、谢从玉先生,愿他们在冥冥的天国里祥和、安乐!

  --弟子陶然斋主邱士杰

  孙大石(1919年11月8日—2016年11月30日),又名孙瑛,民革党员,山东高唐人;早年从军,抗战结束后旅居台湾、美国,在美国期间他开创布上水墨画之先河。1982年回国定居北京,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其写意水墨山水画既有传统功力又有时代的韵味,富有创新意识,被画界誉为“放出异彩的天才”“水墨画的鬼才”。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文化部侨联主席,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央文史馆馆员,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中国华侨文学艺术联合会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力主国画革新,有“中国绘画的现代观”、“中国绘画之创新”等论文发表;作品多次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外国领导人,曾在台湾,日本,美国,韩国,北京,济南等地举办个展十余次,多次参加欧美各地巡展,并被多国博物馆、美术馆收藏,是20世纪后半叶推进中国画改革进程中一位重要的艺术大家。

修西德底斯简历

修西德底斯简历(网络配图 侵删)

  缅怀恩师孙大石先生

  “卅五年交游,十八载门墙,时聆德艺箴言,亦师亦友亦家人,然三千界司令误,奇百代师尊归冥路。   

  九八春华寿,八三冬艺涯,独标画坛宗范,爱国爱乡爱人民,感九万江壑流悲,撒千秋苍墨哭斯人。”

  这是恩师孙大石先生仙逝后我所写的一幅挽联,这副挽联囊括了我与大石先生人世间的师徒情缘,因此我的缅怀文章就以这幅挽联为开头写起。

修西德底斯简历

修西德底斯简历(网络配图 侵删)

修西德底斯简历

修西德底斯简历(网络配图 侵删)

  (一)巨匠之殇

  2016年11月30日17时16分,原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文化部侨联主席、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会长、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画研究院院委、享受国务院津贴的著名山水画家、我的恩师孙大石先生因病在高唐县北湖北岸落叶轩家中逝世,享年98岁。

  孙大石先生逝世的消息通过现代媒体传遍了海内外,立即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震撼,他们以各种方式纪念这位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公益事业、德艺双馨的画坛巨匠!孙大石先生的离世,是中国书画界的重大损失,更是台湾与大陆两岸的一大损失,高唐人民怀念他,高唐人民爱戴他。

修西德底斯简历

修西德底斯简历(网络配图 侵删)

  孙大石先生作品

  

修西德底斯简历

修西德底斯简历(网络配图 侵删)

孙大石先生和夫人

  孙大石先生的灵堂设在高唐县北湖北岸孙大石美术馆落叶轩故居。治丧期间,每天前去祭奠的人络绎不绝,人们含着热泪,有的大放悲声,有的不顾远途劳累赶来祭奠以表示对孙大石先生的沉痛哀思。这其中有很多人与孙老素无来往,只是敬重孙老的人品而参加悼念和遗体告别仪式的。我曾亲自接待患重病手术后刚出院不久的八十岁高龄的王文生、孙晓梅夫妇,二位老人步履蹒跚、相互搀扶着赶到灵前祭拜并坚持自己掏钱卖香火送孙老最后一程。还有父母领着孩子,爷爷带着孙子以及在校学生自发来到灵前以各种形式祭拜寄托哀思。作为孙大石先生弟子的我时至今日都不能面对孙老去世的这个现实,每每想起孙老及师母的音容笑貌、谆谆教诲即心内酸楚、悲痛万分。治丧期间更是头不安枕、食不甘味。

修西德底斯简历

修西德底斯简历(网络配图 侵删)

修西德底斯简历

修西德底斯简历(网络配图 侵删)

  (二)先生一生

  孙大石先生,名瑛,1919年11月8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唐县卅里铺孙庄村的一个贫苦家庭,少时只断断续续读过两年多的私塾和区办小学。受民间画匠影响崭露绘画天赋,8岁便为四叔孙学忠作影壁画《苏武牧羊图》,17岁为夏津皮箱铺修改传世粉本(图样)。“七七事变”后,怀着报国驱寇之志弃笔从戎参加抗战,环境恶劣然画兴不减,在战斗间隙、行军途中、战壕里、敌机轰炸的防空洞里创作了大量美术作品。用手中的枪和画笔与侵略者战斗,是中国乃至世界画坛上奇有的真正从残酷战争中走出来的画家。

修西德底斯简历

修西德底斯简历(网络配图 侵删)

  孙大石先生作品

  1949年赴台后大石先生弃军从艺,成为职业画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国画创新理论(比大陆艺术家提出早20年,他的泼墨技法要比张大千先生早两年),创建了台湾较早的具有一定影响的“四海画会”、“中国现代水墨画会”等美术组织,曾在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西德、美国、新西兰、巴西等国举办个展或联展,获台湾最高美术奖“金爵奖”。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他在日本举办了四次个展,轰动日本画坛。日本和台湾地区各大媒体纷纷载文,高度评价恩师的艺术成就。1974年恩师应纽约圣若望大学之邀,赴美讲学办画展并定居旧金山,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中西文化对话。在美国期间他多次举办画展和讲学,西洋画和中国画创作有了新的飞跃,并用西洋材料独创布上水墨画。1982年他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条件和一双儿女毅然回国定居,与李可染、黄胄、何海霞、李苦禅、蔡若虹等成立中国画研究院(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并成为首批在职画家。1984年,恩师的作品选入“中国现代绘画欧洲巡回展”,与刘国松等人一起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台湾画家六人作品展”。1985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文化部侨联主席、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会长。1986年至1988年,恩师肩负祖国艺术界的重托,携自己和十几位国画大师、大家作品赴日本东京参加“亚细亚第二十二届、二十三届现代美展”,并代表祖国美术界在开幕式上讲话剪彩。1989年参加“全国名家联展。”1991年在日本东京美术馆举办“孙大石美术近作观赏展”,1993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研究院、中国美术馆、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在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孙大石归国汇报展”,另外还在山东美术馆、青岛美术馆、烟台美术馆、曲阜孔子艺术馆、聊城运河博物馆等地举办个人展览。1998年被聘请为中央文史馆馆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0年作品入选“中国百年精品画展”。恩师的作品还多次被中央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首脑。

修西德底斯简历

修西德底斯简历(网络配图 侵删)

  图为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赠送智利总统的作品。

  恩师在中外画坛奋斗七十余载,足迹踏遍五大洲和祖国的各地,他不但创作了大量美术精品而且在绘画理论上也有很高的建树。他的《论水墨画之创新》、《中国绘画的现代观》、《手眼俱到再表思想》、《我的艺术观及布上水墨画》、《创造具有特色的现代绘画》、《曲折崎岖的路》、《中国书画表现技法》、《教学纲要》、《中国绘画之精华及其发展》等文章,观点独到、字字珠玑、精辟深刻、意义深远。他是二十世纪后半叶推进我国中国画改革进程中一位重要的具有独特艺术风貌的山水画大家。

  恩师无论在台湾还是在美国还是游历到世界各个地方,都会用自己艺术的感染力和人脉关系,在各个场所呼吁在外华侨、港澳台同胞热爱祖国反对台独,祈盼祖国强盛,促进多方位交流,争取台湾早日实现和平统一。

  恩师德艺双馨,爱国之心,仁善之举,堪称典范。他把自己的全部家产、图书、文物、创作和收藏的绘画精品都无偿捐献给高唐县人民政府,他和高唐县政府在家乡合资修建了孙大石美术馆,捐百万元巨资建希望小学,为高唐一中、二中捐资设立永久奖学金,为高唐特殊学校捐款等等。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爱国艺术家。

修西德底斯简历

修西德底斯简历(网络配图 侵删)

修西德底斯简历

修西德底斯简历(网络配图 侵删)

  颁发奖学金仪式

  他一生写下数百万字的论人生和艺术的日记,80岁撰写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万字美术论文《中华绘画之精华及发展》。回国后多次为清华大学、广州大学、聊城大学及中国画院等传播自己独到的绘画理论及实践心得。90岁举办个人作品展,92岁创作丈二巨作,95岁登泰山、观龙门、攀嵩山、拜谒中山陵。

  恩师和师母生前生活俭朴,吃饭穿衣从不挑剔。我见孙老刚回国时迫于应酬在各种场合仅喝半杯啤酒,居室也摆过烟供客人享用但师父自己从未吸食。二老平常生活粗茶淡饭,师母喜吃大米饭,如改善生活喜吃包子,每餐米、面、粥,汤是猪大骨炖蔬菜。师父晚年以粥或奶泡面包为食,在伺候的孩子催促下喝点鲜蔬果汁。

  孙大石先生的一生就是这样,在生活上简简单单,在艺术上可谓轰轰烈烈。

            

修西德底斯简历

修西德底斯简历(网络配图 侵删)

  (三)师徒之缘

  1979年4月27日,我当时正在县公安局当警察,接到上级指令让我与政保科二人着便装负责美国画家孙瑛夫妇回乡探亲的安保任务。接到任务后立即按县公安局政治保卫的规则对县委招待所、三十里铺乡布置公安特派员,孙庄及附近村的治保主任也分别布置安保任务。当时负责接待任务的是县委统战部部长王士华同志,并邀请我县书画前辈李洋先生(原工业局生产科干部、李苦禅四十年代弟子)、程辛木先生(版画家、文化馆干部)陪同接见。

  4月29日下午,省委派车将孙大石先生和夫人谢从玉女士送至高唐县委招待所,随行还有记者、摄影师数人。那时孙老60岁、师母55岁,二人精神矍铄、举止文雅大方、西装革履打扮时尚、谈吐不俗,更显气质非凡。我因有任务限制不能有意靠近,在寒暄中还是得到孙老夫妇的亲切握手和问候。李洋、程辛木二位先生介绍我:“这小伙子喜欢画。”孙老说:“有机会咱们探讨探讨。”这次师父母在孙庄老家接待亲朋和乡亲的问候、观瞻从容村貌、祭拜祖先坟墓等忙忙碌碌,很少休息。孙老因离家42年后初次荣归故里,心情十分激动,精气神十足,待人和蔼可亲,无半点倦意,得到乡亲们的普遍好评。同时也听群众传说,“小石碾”(孙老乳名)离家时说“不混出人样来不进孙庄”,一跺脚扭头走了(此事后来与孙老核实基本属实)。

修西德底斯简历

修西德底斯简历(网络配图 侵删)

  1979年孙大石与夫人谢从玉(中间戴眼镜者)第一次回国探亲,在孙庄与阔别42年的亲人合影。

  三天后把孙老一行送往济南,我们圆满地完成了安保任务。在为孙老安保期间,我们注意到孙大石夫妇对亲朋好友及乡亲们讲的最多的是:“我是中国人,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我是孙庄人,这里是我的出生地,这里埋着生我养我的父母和先人。‘狗不嫌家贫,儿不嫌娘丑。’虽然现实条件与美国有差距,我从国外华文报纸看到中国正在积极改善国计民生,今后的日子会好的。我在外奔波42年,做梦都想回家,今天终于实现了我多年的愿望,到这里才有到家的感觉。”这次安保任务是我与师父母的初次接触,后来得知孙老这次归国探视,在北京逗留期间曾拜访了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国画创新理念的相同点及爱国情怀、人格魅力使二人建立了深厚感情!

修西德底斯简历

修西德底斯简历(网络配图 侵删)

  1998年10月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向孙大石颁发中央文史馆馆员聘任书。

  师父母于1982年7月6日回到祖国北京,受到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杨静仁同志的亲切接见,并在北京定居。师父刚回国的前几年,因为政务及海外侨胞、台湾同胞联络及外出考察写生,创作新作品等事务较多,很少回家乡长期居住,但只要有空闲就回家呆几天。除领导接见外,只要闻讯大石先生来高,当时书画界及收藏界的李洋、程辛木、王守仁(高唐县著名书法家)、赵克航(原公安局看守所所长)、张近忠(原县检察院检察长)、张荣庆(县城建局副局长)、张祖信(篆刻家)、田乃仁(原县文化局局长)等人和我就成了探望孙老的常客,有时小范围的接待聚餐,所谈内容无外乎书画创新理念和收藏常识。记得回国后第一次在县委招待所见师父是同李洋、王守仁二位先生一起去的,因为当时我穿警服,师父一眼认出是我后说:“我那年回高唐你不穿警服啊,啥时候改行了?”李洋、王守仁先生解释说:“他本来就是干公安的,你第一次回国,他们属于秘密保卫!”师父还风趣地说:“原来是‘特务’!”后来师父回乡在不同场合都能见到我的身影,通过多人介绍知道我酷爱绘画,喜欢收藏,故而拉近了距离,也留下了深刻印象。每每与我和其他人交谈的时候涉及最多的是绘画继承与创新的话题。应该说高唐的书画发展、收藏意识的提高与师父传播知识是有很大关系的。这便是我与师父大石先生最初的结缘,想想已近40年,那时我还风华正茂,师父也是。

修西德底斯简历

修西德底斯简历(网络配图 侵删)

修西德底斯简历

修西德底斯简历(网络配图 侵删)

  (四)大石之法

  师父曾对我说,回国后单枪匹马,国内的行为规范也搞不清楚只有埋头创作一些适应国内题材的过硬作品。为了少走弯路故去拜访了同乡李苦禅先生,谁知只见面了两次,苦老便辞世了,为此师父非常痛心便自刻一枚印章“思禅堂”自制一块牌匾悬挂在客厅以示怀念。师父还解释说这枚印章一是纪念李苦禅先生,二是写意画称之为禅宗画,我敬慕苦老的人品也追求禅宗画的内在精神。1985年6月11日李苦禅逝世两周年故里书画展时,师父题:“艺术生命,永在人间”,以示缅怀纪念。

修西德底斯简历

修西德底斯简历(网络配图 侵删)

  孙大石先生作品

  1986年11月27日师父应清华大学教授、著名画家王乃壮之邀到清华大学举办了一次讲座,师父说,我读书的不多,到国家的最高学府讲课自然不敢高谈阔论,只能把自己多年的绘画体悟提供参考。我带了几张满意的画供学生看看,然后以画为由头谈自己的创作经验。提前还准备了一个演讲提纲:

  一是自我,客观地看我在宇宙间显得很渺小,但是主观看却很大,万物为我而生,为我而存在。画家站在一张空白之前,空白的画面是无限大的宇宙,我却是空白的主宰。

  二是认识自我,各类性格,文化水平,文化背景,时代背景,精神的陶冶确定自己的存在方式和方位。

  三是绘画入手,视觉艺术学习的手段必须发自内心地爱好,多读书,读好书,临摹、写生。

  四是工具材料,工具材料的运用和掌握。

  五是线条与书法,线条与绘画关系运用,描、画、写。骨法用笔,气韵生动。

  六是黑与白、阴与阳的关系,色彩运用。

  七是自然与艺术美,一条鸡、一只鱼不等于一道名菜,艺术要经过艺术处理,技法加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八是艺术的造型和技巧,夸张、变形、象征、抽象包括画与京戏的关系。

  九是结构、章法布局,经营位置、置阵布势,形似、神似。

  十是画前、画中、画后感觉,画画要感情激烈的心理,生理肌肉的感觉产生自动技巧。如谨慎做作不是艺术是工艺,气是创作的能源。

  十一是绘画作品是人格、学养、才情、思想的具体表现,画即是我、我即是画。

  师父独到的授课方式和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及现场示范,受到专家教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后期师父又曾在一些高等院校、专业场所依这种授课方式做了多次讲座,其教材也根据不同群体而改动,我知道得有《教学纲要》、《如何搞好创作》等,其他的都已在部分书籍发表多次。

  师父是一位成功的书画家,他的成功在于他的勤奋和孜孜不倦的学习追求,他曾对我讲:“抗战期间,打完仗收拾战场捡到一本字典,好几斤重,行军带在身上休息时就翻看学习。自己虽没读多少书,这本字典帮了大忙,使我认识了很多字并了解字意。可行军就觉得太沉也舍不得扔掉。只好把行军食品分给战友,到休息吃饭的时候却没了东西填肚子,有几次是战友和长官接济才渡过来的。”

  后来接触多了,我发现师父除正常的应酬、写字、画画外,就是独自一人看书、写笔记、记心得体会。他在台湾和美国时有很多书,回国后又买了很多书,如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叶朗的《中国美学史大纲》等。他看书的面很宽,除了绘画书法理论之类的书籍外,像《论语》、《文心雕龙》、《古文观止》、《老子》、《庄子》、《周易》等书籍也有涉猎。有些书跟随陪伴几十年反复研读,我曾多次见他阅读俞建华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版的《中国绘画史》,书已泛黄,书皮及边角都已似麻片,书里的重点部分均有他的批注、按语和心得。师父对中西绘画史了如指掌,中国画从古至近代大家,从西方的古罗马、巴比伦到达芬奇、拉斐尔、莫奈、梵高、毕加索等等都认真分析研究以充实自己。师父曾多次对我示图讲解宋代梁楷的《六祖伐竹图》、石恪的《二祖调心图》,特别是《泼墨仙人图》已达到至今尚无一人超越的泼墨大写意境界,多一笔显繁,缺一笔不可。并多次叮嘱我要多看宋元时期优秀作品,那是中国画的顶峰。

  师父现在仅存的几百万字笔记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上面记录了他一生对人生修养、社会认识、书画探讨的大部心得体悟。师父对其弟子们多次说道:“年轻人要养成写笔记的习惯,既能加深学习印象,又可促进向高度迈进,也可供日后资料查阅。我是有空每天都写,有时忙了晚上半夜起床补上。我的字和画不同与历史上任何一派一宗,全是我在研究后自我感悟的再现。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和借鉴呐。”怪不得师父在自己的作品上喜欢提“画无派,字无体,横扫竖抹写自己”,原来背后是辛勤的付出啊!

  不知不觉中已至夜半,抬起头望见墙上师父的画像,顿时泪流满面。与师父近半辈子的交谊,那一幅幅温馨画面呈现在脑海,踱步到窗台抬起头看见那星河灿烂,如师父大笔挥就,耳边犹听到师父又在对我说:士杰仁弟,亦徒亦友亦家人…… 

修西德底斯简历

修西德底斯简历(网络配图 侵删)

   

  后附:《教学纲要》

  教学纲要

  一、绘画是人类思想感情的具体表现

  1、人是有感情的动物,生活在这个世界中看了世间的各种现象,所谓“触景生情”就是想把它表现出来,高兴地跳跃就是跳舞,高声吼出来就是音乐,用笔画出来就是绘画。这就是艺术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