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通志」道教武昌,辽金时期(六)

文章配图

道教武昌,辽金时期(六)

  金代驿路

  《五常市交通公路志·公路沿革·驿道》(第29页)载:“金代仿效唐宋驿制,在上京(今阿城区白城)通往中原的道路上设置驿站。”

  宋政和五年(1115年)完颜旻(阿骨打)称帝建金国,定都于白城(今阿城区西南有城垣遗址),称为上京。宋绍兴二十一年(1152年)完颜亮迁都燕京(今北京),白城为会宁府。从会宁府至燕京之间陆路交通应从五常过境,关于金代驿路及驿站的路径与今所对应的地点,至今虽然尚未完全确认,但经拉林河是可以肯定的。可查阅的书籍有许亢宗的《宣和乙巳奉旨行程录》、张棣的《金虏图经》、赵彦卫的《御寨行程》、洪皓的《松漠纪闻》及金人王成棣的《青宫译语》都有记载。但这些记载所走的路径有所不同,在记述的地名(金人地名称寨、馆、铺、店等)上,存在同音异字及同地异称的现象,也存在所记的是某一地的住所名,还存在略写与遗漏,给后人造成一些误解,学者专家争论数百年,仍无定论。仅从《吉林通志》记载,并核对《大金国志校正》原文及相关文献记载的与涞流河相关的记述,探求在五常过境的地点。

  其一,许亢宗《宣和乙巳奉旨行程录》记载的:“今自临安余杭门起,至雄州三千二百七十里,又自雄州至上京会宁二千七百五十里,通计六千零二十里。第一程自雄州六十里至新城县。离州三十里至白沟(巨马)河。南宋与契丹以此为界。……第三十一程,自信州九十里至蒲里孛堇寨,第三十二程,蒲里孛堇寨四十里至黄龙府,辽太祖射黄龙于此。第三十三程,自黄龙府六十里至托撒孛堇寨。第三十四程,自托撒孛堇寨九十里至漫七离孛堇寨,道旁有契丹旧益州、宾州〔皆〕空城。第三十五程,自漫七离孛堇寨二百里至和里间寨。漫七离孛堇寨行六十里即古乌舍寨,寨枕混同江湄(松花江岸旁),过江四十里宿和里间寨。第三十六程,自和里间寨九十里至句孤孛堇寨。自和里间寨东行五里,即有溃堰断堑,自北而南,莫知远近,界隔甚明,乃契丹与女真两国古界也。〔界〕八十里直至涞流河。行终日,〔山〕无寸草,地无产泉。人携水以行,岂天以〔此〕限两国也?涞流河阔三十丈,以船渡之,〔又〕五里至句孤(孛堇)寨。第三十七程,自句孤(孛堇)寨七十里至达河寨[1]。第三十八程,自达河寨四十里至蒲挞寨。第三十九程,自蒲挞寨五十里至馆。(期间)行二十里至兀室郎君宅,又三十里至馆。此去北庭尚十〔余〕里。马可行五七里,又行三里,命去傘,〔云〕近阙。”(引自《大金国志校正》第559页,此段中〔〕中为校证是补充文字)

  [1]达河寨:有学者认为达河寨是今五常市红旗满族乡的西城子古城。亦有说今双城区青岭乡万谢古城。

  上段所述,从雄州(河北省雄县,今属雄安新区)至上京途中所经过39程。今已经确认第33程起于黄龙府为吉林农安第39程“至馆近阙“为今阿城区白城金代皇城到达目的地。这是许亢宗奉旨为正使率80人的使团,带着许多贵重礼品[2],于北宋宣和乙巳年(1125年)正月戊戌(即正月二十日)自汴梁(河南开封)启程,经河北、辽东等地,当年六月初到达金上京,八月甲辰(初五)回到开封,沿途侧重对入金境内作了记录。笔者在于考求这一行程中,途径五常境内的住宿地点。黄龙府今为农安市,接下来“托撒孛堇寨”等属德惠市境内,“过江四十里宿和里间寨”当属今榆树市境内。过拉林河属五常境内。拉林河在和里间寨与句孤孛堇寨之间,乘船渡过三十丈宽的拉林河,又五里到句孤孛堇寨。根据拉林河两岸古城遗址,推断途径的金代各驿站今所在地。有学者考证如下:

  古乌舍寨(今德惠市朝阳乡城子后村双城子古城),自此渡混同江(今第二松花江)东北行40里,至和里间寨(今榆树市闵家镇城子村古城),自此东行5里至辽金界墙(今榆树市南郊榆大公路西侧),又80里经山丘河套地段至涞流河(今拉林河),又5里至句孤勃堇寨(今五常市五常镇半里城子古城),又西北行90里至达河寨(今五常市营城子满族乡营城子中学古城),又继续北行40里至蒲达寨(今五常市拉林满族镇北土城子村古城,原双桥子满族乡),自此东北行20里至兀室郎君宅(今五常市兴隆乡古城村古城),自此北行30里至馆(即冒离纳钵,今阿城区双丰乡新民村官屯古建筑遗址),自此北行7里至北庭(今阿城区白城古城内子城),又3里至近阙(即至皇城宫殿前)。

  [2]本次出使金国所带礼品,参照《奉使契丹条例》案牍,参详增减,遵守以行。出使所须礼品,皆由在京诸司百局应办,纤悉俱备,无一缺者,盖祖宗旧制也。随行三节人,或自朝廷差,或由本所辟。除副使外,计八十人:都幅一、医一、随行指使一、译语指使二、礼物祗应二、书表司二、习驭司二、职员二、小底二、亲属二、龙卫虞侯六、宣抚司十,将一、察视二、节级三、翰林司四、鸾仪司一、太官局二、驰务槽头一、教骏三、后院作匠一、鞍辔库子虎翼兵士五、宣武兵士三十。冗仗则有杂载车三、杂载驼十、粗细马十二。礼物则有御马三,涂金银作鞍辔副之;象牙、玳瑁鞭各一、涂金大浑银香狮三只,座全。著色绣衣三袭;果子十笼;蜜煎十瓮;芽茶三斤。(引自確庵、耐庵编崔文印笺证《靖康稗史笺证》之一,中华书局2010年第二版第2页)

  比较上述两段,前者没有明确涞流河的位置,对照后者把涞流河加在其中,只选择几处关键的地点,连接查找在五常的过境路线:(1)黄龙府→(2)托散勃堇寨(即托撒贝勒寨)→(3)漫七离孛堇寨(即曼济勒噶贝勒寨)→(4)古乌舍寨→(5)和里间寨(即呼勒希寨)→(6)涞流河(今拉林河)→(7)句孤寨(也称矩古贝勒寨)→(8)达河寨→(9)蒲挞寨(即布达寨)→(10)乌舍郎君宅→(11)馆(即冒离纳钵)→(12)北庭用现在符合以上距离的古城遗址连接对应的路线:(1)今农安县古城→(2)今德惠市郭家镇向阳村后阳屯古城→(3)今德惠市大房身镇梨树园子村城子下屯古城→(4)今德惠市朝阳乡城子后村双城子古城→(5)今榆树市闵家镇城子村古城→(6)今拉林河→(7)今五常市五常镇半里城子古城→(8)今五常市营城子满族乡营城子中学古城(或南土古城)→(9)今五常市拉林满族镇北土古城→(10)今五常市兴隆乡古城店古城→(11)今阿城区双丰乡新民村官屯古建筑遗址→(12)今阿城区白城古城内子城[3]

  其二,张棣《金虏图经》记载的:“信州北至威州四十里,威州至小寺铺五十里,小寺铺至胜州铺五十里,胜州铺至济州四十里,济州至济州东铺二十里,济州东铺至北易州五十里,北易州至滨(宾)州渡混同江七十里,滨州至报打孛堇铺七十里,报打孛堇铺至涞流河四十里(按《金史详校》作三十里),涞流河至阿萨铺四十里,阿萨铺至会宁第二铺三十五里,会宁第二至会宁头铺四十五里,会宁头铺至上京三十里。自上京至燕二千七百五十里,自燕至东京一千三百一十里,自东京至泗州一千三百四十里”(引自《吉林通志·武备志·驿站》第928页)

  把上述记载选择几个主要地点,根据《大金帝国第一都》之考证,连接从信州到上京路线所对应的古城遗址:信州(今怀德县秦家屯古城)→北易州(即益州,今德惠县天台县小城子村古城)→滨州(今榆树大坡古城)→报打孛堇铺(今榆树市城发乡前城子古城)→涞流河(今拉林河,渡拉林河处在今榆树市新庄乡新城古城)阿萨铺(五常市营城子满族乡南土城子古城)→会宁第二铺(今五常市营城子满族乡北土城子古城)→会宁头铺(今阿城区杨树乡新强村古城)→上京(今阿城区白城)(引自《金史研究论丛》第307页)

  其三,《云龙漫抄》(即虏寨行程)记载的:“信州彰信馆,七十里至胜州来德馆,五十里至山寺铺会方馆,五十里至威州盛德馆,五十里至龙骧馆,六十里至洋州(即祥州)常年馆,六十里至滨州混同馆,六十里至高平馆,四十里至同流馆,五十里至没搭合孛堇来同馆,七十里至乌龙馆,三十里至虏寨,号御寨。”(引自《吉林通志·武备志·驿站》第928页)

  此处记载多处选用了住宿馆舍得名称。根据《大金帝国第一都》之考证:龙骧馆在今农安古城,常年馆在今农安万金塔古城,混同馆在今榆树大坡古城,高平馆在今榆树城发前城子古城,同流馆今榆树新庄乡新城古城,来同馆在今五常营城子中学古城,乌龙馆在今五常兴隆乡古城店古城,虏寨在今阿城区白城。

  其四,据刘文生《自通塞州至上京》记载:“金天会六年(1128年)(徽、钦)二帝以及随从1300余人于七月二十三日由(通塞州)启程向上京(金上京)进发。中途路经信州(今怀德县秦家屯古城)、隆州(辽黄龙府,今农安县)、祥州(今农安县北万金塔古城)、嗢热国(今农安县红石垒古城)、过涞流水(今拉林河)、句古孛堇寨(今双城区兰陵镇石家崴子古城)、阿萨尔铺(今双城区单城子金钱屯古城)、会宁二铺(今双城区青岭乡万解古城)、会宁头铺(今阿城区杨树乡小城子古城)。(徽、钦)二帝一行于金天会六年(1128年)八月二十一日到达金上京(今阿城区白城)。(引自《金史研究论丛》第307页)

  这段考证没有说明在何处渡过松花江,也没有说明在榆树市或者在扶余的过境点。

  尽管以上四种记述中,各家考证存在明显的差异,可能是所经过的路径不同,但与五常境内的半里城子、南土城子、营城子、北土城子、西城子、东城子及古城店这七座古城有关(或者说与其中某一座古城有关),其中应该是驿路的连接点,古今名称存在差异有待考证。

  [3]子城:在白城之内城。即城中之城。

  声明:本文为作者沈启林先生授权独家首发,未经许可不得转发或使用文中照片(图片)。